新闻中心

2025-10-31

楚雄林下生金记:青山绿谷中的富民新篇

来源:bob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5-10-31 12:36:33

  将3103.28万亩林地绘制成“寸土生金”的资源图谱,交出了一份“点绿成金”的亮眼成绩单。

  2025年1-9月,全州林下经济预计实现产值达246.68亿元,同比增长57.32%,占林草行业总产值的56.5%,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亮眼成绩的背后,得益于楚雄州一系列扎实有效、惠企利民的创新举措。

  在姚安县弥兴镇的国家储备林基地,松树的苍绿间藏着点点嫣红3000亩挺拔的湿加松林下,生长着200亩食用玫瑰与2800亩菊花,形成“树上储木材、树下生金银”的立体画卷。这是姚安县创新探索“花卉搬家进山”模式,唤醒“沉睡”的森林资源,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

  面对传统耕地资源趋紧的难题,姚安县将目光投向广袤的林地,科学规划利用疏林地、新造林地及农户庭院空间,开发出1.5万亩林下种植区。通过筛选耐阴抗寒的月季、绣球等10个特色品种,创新“林花”共生系统,可实现亩均效益超万元。

  “卖花的钱,我们拿七成!干着更有劲!”姚安县光禄镇光禄社区塔脚村通过合作社与彼岸花工艺品厂合作,种植木绣球实现净利润25万元,15户农户分红17.5万元。这背后是姚安县首创的“721”收益分配模式在发力,即按农户70%、村集体20%、企业10%的比例分配,把最大的利润留给了农户。

  通过科学利用林地空间,促进林业与花卉产业的深层次地融合,不仅提高了林地利用率,更释放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姚安县发展林下花卉种植培养面积已达5000亩,实现产值4000万元,带动2897户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来到武定县猫街镇白云庵村委会金凤村的山林间,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在林间回荡一群群羽毛油亮的武定壮鸡,正低头啄食林间的草籽、昆虫,享受着“原生态大餐”。这片曾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山林,如今因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了农户眼中“能生钱的宝地”。

  “我们的养殖场主要以松树为主,鸡养在林下对树木的破坏基本为零,鸡在山林间自由漫步,肉质会更紧实,品质也会更高。”武定臻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得文介绍。

  本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比较、突出优势”的原则,武定县依托具有成熟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武定臻骥、云南首羽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养殖大户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林下养鸡模式,由公司做好鸡苗培育、原种保种以及市场营销,把中间的养殖环节交给农户,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上的支持,等到鸡可以出栏的时候,统一回收、统一销售,以销促产、订单式生产,解决了市场营销的瓶颈,辐射带动林农发展武定壮鸡养殖,实现助农增收。

  目前,武定县有省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4家,州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4家,登记注册养殖协会52个、养殖合作社135个,辐射带动全县3.4万户农户发展林下养殖武定壮鸡459万羽,实现产值5亿元。

  秋意漫过群山,在永仁县维的乡阿者尼村的樱桃树下,总能看到农户们弯腰忙碌的身影拨开松软的泥土,一簇簇棕褐相间的栎窝菌便露了出来,菌盖厚实、菌柄粗壮,带着山林特有的清新气息。谁能想到,这曾藏在深山的“野菌子”,如今成了永仁林下经济的“新宠”。

  阿者尼村去年起在樱桃树下引进栎窝菌仿野生种植,由党员和致富能手先行试种,并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得益于长势好、出菌率高,村民看到实际收益后纷纷加入,今年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

  村民张启学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种植的栎窝菌饱满肥厚,眼下一边采收成熟菌菇,一边接听订单电话,忙得马不停蹄,收获却实实在在。“今年种了3亩栎窝菌,目前已采收10吨,收入达8万元。”张启学介绍,“栎窝菌喜湿、生长周期短,种在樱桃树下不用打药,只需要浇水,是绿色产品,而且市场行情报价稳定在每公斤20至30元,经济效益很可观。”

  为继续盘活樱桃树下“沉睡”土地,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今年阿者尼村的群众自主购买近1.5万个菌包,发展栎窝菌种植,只需要一个月的管护,栎窝菌便成熟上市,采收期可从6月延续至11月,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近年来,永仁县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围绕“树上有果、树下有草、地上有药、地下有菌”的布局,探索“林下+N”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在宜就镇、维的乡等地,依托樱桃树、板栗树的林下空间种植栎窝菌,着力将林下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与乡村振兴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随着林下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在发展中避免破坏林地生态?不同林下产业该怎么样来规范使用林地资源?这些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既是楚雄州林下经济从“量”到“质”跨越的关键,也是守护好这片“绿色家底”的必然要求。

  近日,《楚雄州林下经济使用林地林木规范》正式出台,并于2025年9月25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个林下经济使用林地林木规范。从“有法可依”到“有标可循”,楚雄用制度创新为林下经济高水平发展筑牢根基,让3000多万亩林海的“生金之路”更稳更宽。

  这份《规范》不仅为本地菌农、花农、养殖户提供了行动指南,更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楚雄经验”用精准的制度规范,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林下生金”的故事还在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素材来源丨楚雄州融媒体中心、楚雄州林业和草原局、永仁县融媒体中心、“武定发布”微信公众号